近日,泰兴华翔公司通过市人大经济运行观察点反映企业融资成本过高的问题,经市人大常委会经济工委协调,企业与中信、邮储等银行签订了贷款合同。“非常感谢市人大常委会的关心和帮助,让我们企业每年少支出利息30多万元。”公司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在连续7年跟踪监督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基础上,锚定“大抓经济、大抓产业、大抓项目”战略部署,以打造“泰周到·护航行动”党建品牌为核心,坚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监督议题,聚焦改革添动力,聚力监督提效能,以高质量的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为泰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以研问政摸实情 人大代表来自基层,尤其是经济界的人大代表对经济发展的质态最清楚,对企业经营遇到的困难最了解。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7000多名五级人大代表的重要作用,聚焦营商环境,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矛盾问题,提出真知灼见。 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我为‘十五五’规划献良策”活动,代表们深入基层一线,共收集100多条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建议,分级分类上报并交有关部门研究处理。聚焦“8+13+X”产业链,市人大常委会修订完善经济运行观察点制度,指导各市(区)人大调整优化经济观察点和观察员,确保做到每一条产业链均有观察点和观察员,切实做到发展的突破点支撑点在哪里,观察点就设置在那里。组织观察员每季度深入园区调研,走访企业项目,了解发展情况,反映企业诉求。 海陵区人大设立营商环境观察点,观察员们每月至少走访3家企业、每季度组织1次企业座谈、开展1次政策宣传,今年以来,已累计收集营商环境类问题20多条,督促解决用工、融资等问题20多个。 以法护航支实招 围绕立良法、促善治、护发展,市人大常委会紧扣营商环境建设,接续发力、固强补弱,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制度供给。 今年,在修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时,明确将“到泰州、泰周到”营商环境品牌列入条例正文。针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多头执法、重复检查、执法标准不一、裁量权过大等问题,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全面提升行政机关执法能力和水平的决定,列出33条任务细化清单,着力破解行政执法领域的痛点难点。目前,市人大常委会正在制定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为形成营商环境看泰州、八方企业来泰州、优秀人才聚泰州的生动局面提供法治保障。开展江苏省保护和促进华侨投资条例执法检查,为提升侨务工作水平、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营造法治化环境。 以督促改求实效 为贯彻落实市委“四重”工作推进机制,市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分别牵头或协助组建服务团队,统筹做好产业链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协调服务等工作。市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会同黄桥工业园区赴北京招商,定期组织召开特医食品和功能性食品产业链相关企业座谈。在服务团队的推动下,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特医食品和功能性食品产业实现产值149.36亿元、营业收入136.20亿元、利润11.6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4.6%、3.1%。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公检法司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报告,专题询问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情况,专项监督离岸创新中心建设运行、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情况,助推构建“大海新晨”现代化产业体系。在调研园区大项目建设过程中,专题组织全市6个重点经济开发区负责人和12个企业项目建设负责人集中座谈。针对企业反映的园区机制、营商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督促相关政府部门限期整改。 针对我市跨境电商工作去年全省倒数的现状,部分市人大代表在市人代会期间提出相关建议,被列为重点建议办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领办、市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督办,并作为主任会议议题,形成监督组合拳。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专题调研组,先后到黄桥工业园区、姜堰跨境电商园区、泰州综保区实地调研,听取意见建议,形成调研报告,被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采纳,有力推动了全市跨境电商工作提质增效。 |